|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經濟學101」又跟大家見面了。前幾期大家都讀過了嗎?希望這些分享能對大家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以及投資理財產生一些正面的影響,那麼我們所做之事便有了意義。
回顧之前分享過的主題:
《邊際成本遞減定律》—— 如何正確看待「投入產出比」,走出「投入越大,回報越大」的迷思,讓效率最大化。
《成本》—— 揭示我們的生活當中容易被忽視的隱性成本:「機會成本」、「邊際成本」以及「沉沒成本」,它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與行為,如何辨識以及避開這些成本帶來的謬誤,從而更好地做出決策。
《彈性》——「價格」的變化影響供求,而彈性又受收入、替代品多寡、是否必需品等因素影響。最近,我們也深刻體會到,國家政策對股市及投資氣氛的抑揚頓挫起著關鍵作用,影響著股價的彈性。
這些概念都一一配以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與原型,在幫助大家消化理解的同時,也提醒大家時時省思。
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來歸納以下十個經濟學領域的經典原理。而這十個原理將涉獵以下三大範疇:
-人們如何作出決策(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人們如何互動(How People Interact)
-整體經濟如何運作(How The Economy as a Whole Works)
人們如何作出決策?這個問題對所有人都有普適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互動又影響著彼此的決策,而每個人的決策上升到更高的層面又會影響經濟的運行。因此,這三大範疇可以說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
原理一 | 人們總是面臨取捨
我們每天醒來就開始做決策,例如:我要不要多睡一會,待會打的去上班,還是早點起來趕公車,還有,待會要吃什麼早餐等等。而每一次決策都面臨取捨,選擇A就得放棄B,這是由於稀缺性的存在。資源總是稀缺的,無論是自然資源(如礦產、石油等),還是社會資源(如人脈),個人能支配的資源那就更有限了。因此,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都需要面對資源如何有效分配的問題。而在取捨的過程當中,我們通常會考慮:取捨什麼?為什麼做這樣的取捨?我們因而獲得或失去了哪些資源?而從客觀理性的角度出發,一個正確的取捨又需要衡量以下三個因素:如何取捨更高效?如何做到相對公平,同時又能滿足欲望?而經濟學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做出能夠滿足欲望的決策。雖然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做決策,可並不意味著我們都是決策高手,決策的難度與複雜性也似乎與日俱增,讓人力不從心,此時不如正本清源,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出發,也許能找到讓人滿意的取捨之道。
原理二 | 成本在決策時的重要性
我們每做一個決策都隱含成本——「機會成本」。孟子曰「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每做一次決定時,都會放棄一個第二最好的選擇,而這種成本帶給我們的影響未必是直接、即時的,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例如:究竟是攻讀碩士學位,還是出來工作,是不少大學畢業生常見的苦惱,選擇前者的大多希望日後能找到更優渥的工作,但誰又能打包票呢?在這個學位通脹的時代,書讀得越多,其邊際效益也許更低。也就是說在讀碩士這件事情上的投入,跟未來回報未必成正比。反而早些投入到工作中,更早地開始積攢經驗和人脈,未嘗不是投資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說:「一個好的決定來自經驗,而經驗來自我們曾經做錯的決定」。這句話被不少人奉為金玉良言。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曾經做錯的決定是我們能做出好決定需要付出的必要成本。誠然,經驗教訓能讓人刻骨銘心,避免一錯再錯,然而代價也許是沉重且難以承受的。因此,我們也可以借由少做錯誤的決定,從而獲得更好的體驗,記住這種良好的感覺並一再重溫同樣可以促使我們作出更明智的抉擇。至於怎樣才能少做錯誤的決定?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便是其一。
原理三 | 理性的人會進行邊際思考
一個理性的人持續做一件事情,是考慮到其邊際回報大於邊際成本。然而,人難以做到時時刻刻絕對地理性,我們在做決定之時難免會摻雜各種情緒。我們在做股票交易時就很容易受懊悔與恐懼這兩種情緒支配,讓我們在該做決斷的時候舉棋不定。後來終於下定決心了,後續發展若不稱心如意,又會為自己的決定懊悔不已,這往往是缺乏策略以及投資紀律的散戶所為。在成為專業投資者的成長之路上,我們少不免會經歷這般心理煎熬的階段,可明明我們能夠做得更好。
大家是否想過:為何我們賴以為生的水,卻不比一顆鑽石昂貴?其實,我們是否願意為一件商品支付更高的價格,是由「邊際效益」所決定的。水資源尚算充沛,相對容易獲得,所以獲得水的邊際效益非常低。相反地,鑽石卻很稀有,那麼獲得鑽石的邊際效益就很高。就如同在投資市場上遇到一些壁壘很高的行業,裡面的龍頭企業自然是被追捧的對象,這樣的選擇之所以被認為是理性的,是因為選擇所帶來的邊際效益較高;而在一些門檻較低的行業,通常是傳統行業,競爭者雖多,卻沒有出現一家有明顯競爭優勢、或是能拿出一套獨特商業模式的,自然很難受到投資者青睞,因為他們的每一分投入,得到的邊際效益並不高,甚至入不敷出,他們沒必要冒險。
原理四 | 人的行為會隨誘因而改變
俗話有雲「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反映了人們會在利益的驅動下行為的改變。假設我們可以選擇買蘋果或梨,先撇開人們的口味不說,當蘋果漲價了,人們會傾向於去買梨,價格的因素影響了人們的需求,或產品的銷量,這也是我們上一期分享的「需求價格彈性」。同一道理,當買入一檔股票的成本較高時,如安踏體育 (2020.HK) 曾經HK$190元一股,一手一千股,買一手也要6位數,假如哪天它拆至200股一手,想必會更有吸引力,買的人更多了,因為門檻更低了。在以上兩個例子裡,促使人們改變行為的誘因是價格。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在股票市場上有不少「息魔」,指的是那些對派息股情有獨鍾的投資者。派息股會定期派息,從而帶來看似穩定的收益,即使股息回報並不豐厚,而在特定的週期裡,股價的虧損甚至遠遠高於股息回報,有不少香港市民曾經或依然認為滙豐(5.HK)是一隻不錯的派息股,後來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了:穩定派息沒有了,股票被拋售,股價一瀉千里……
本期就先分享到這裡,下次繼續跟大家分享更多的經濟學原理,希望大家在它們的加持下洞明世事,做出更為理性、明智的決策。在投資市場上減少做錯誤的決定,累積更多好的經驗,提升投資績效。我們下次再見。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邀約。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前,你應切合自身情況自行判斷及分析,或尋求專業人士的獨立投資建議。
有關飛輪 About Flywheel
飛輪財策是一支經驗豐富的投資顧問團隊
服務基於香港證監會1號(證券交易)
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
6號(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
9號(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牌照
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牌照(PIBA)
澳洲金融服務牌照(AFSL)以及企業融資牌照
憑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優勢,搜羅全球最優質金融工具,為內地及香港兩地客戶提供“全平臺、一站式”的資產配置服務
◆ 思考時間 BLINK MOMENT ◆
經濟學可以如何幫助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