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網險面面觀——要便捷還是要周全?

  • 預計閱讀時間: 9分鐘

從2019年延宕至今的Covid-19給各國經濟蒙上了烏雲,乃至人們的生活、社交習慣及消費方式。同時也促進了不同業態的更新反覆運算,各行各業紛紛加快了數位化、線上化的步伐,保險業這種傳統業態也不例外。

互聯網保險並不新鮮,只是在疫情的背景下,許多人的消費模式由實體轉移到了線上,使得互聯網保險引來更多的關注而已。根據麥肯錫一項有關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在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下,更多消費者傾向網上流覽及購物,網購的增長率達15~30%,也有更多人願意嘗試及適應線上服務。許多保險公司為了迎合這股新趨勢,也加大了對其線上平臺、移動端的投入。

互聯網保險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便宜。互聯網保險為何如此便宜?它靠譜嗎?我們不妨從它的特點說起。

互聯網保險產品的特點

與傳統的保險產品相比,互聯網保險費率更低,投保更簡易便捷。

 費率低 

為了能讓大家直觀的對比兩者的費率差異,我們選擇了配置相似,分別線上上、線下銷售的兩款產品進行對比,不難發現保費相差將近3倍。

有別於一般商品,保險是一種用於管理風險、避免財務狀況大幅波動的金融工具,從產品設計到定價都有嚴謹的精算依據。而一款保險產品的保費由兩部分組成:風險保費和附加費用。風險保費可以理解為風險發生時的潛在損失,附加費用包括管理費用,場地租金、銷售傭金、廣告費用等等。

傳統保險公司需要在各地設置分支機搆,支付場地租金、招募人員等。很顯然,互聯網產品無需耗費這麼多的人力物力,附加費用自然大大減少。風險保費部分呢,互聯網保險的設計相對簡單,可通過功能上的“輕量化”或減少責任來降低保費。

產品設計上的差異讓互聯網產品便宜不少。

| 保障週期 傳統的保險產品的保障週期大多從幾十年到終身,而互聯網保險則大多逐年續保,也有只保障5年、10年的產品,保障的週期縮短了,保費自然也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採用自然費率模式的產品,保費會隨年齡增長而逐年提高。

| 功能“輕量化” 線下產品多帶有儲蓄功能,如果風險不發生,保單內留存的現金價值在到期後可予以退還,而線上產品則多為“消費型”,即把儲蓄功能移除,收取的保費只含純風險保費,費率自然能夠降低,到期後也不會有保費返還。再者,是否具備身故賠償責任也是費率差異的主要原因,線上產品可通過移除該項來降低費率。在一些平臺上,同一款產品,投保人可以自主選擇是否附加身故賠償責任,兩者的價格可以相差4、5倍。

 簡易便捷 

簡易便捷成為需求,一來是因為現代人生活繁忙,對保險複雜的條款、冗長的手續不勝其煩,線上產品正好迎合這類人群的需求;二來,線上投保是自助行為,並不像傳統保險有專人予以解釋條款,普羅大眾對於保險的認知又非常有限,如果產品條款過於複雜難免產生歧義,導致日後不必要的糾紛。

而相對簡單的產品設計,加上投保核保都只需在線上進行,整個流程走下來確實更省時省力。某平臺的宣傳打出“5分鐘內完成投保”,一些像筆者一樣怕麻煩、追求效率至上的小夥伴恐怕旋即被圈粉。色彩明快、簡潔易用的介面設計,也非常符合互聯網世代的Taste。

互聯網保險靠譜嗎?

互聯網保險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也經常被小夥伴問起。

純互聯網保險公司,目前中國內地獲得牌照的有四家,分別是眾安保險、泰康線上、安心保險和易安保險,這類公司的產品僅通過線上管道銷售,線下不設置分支機搆,申請、核保、理賠都線上上進行。另外還有大流量平臺如支付寶、微信、京東,還有其它協力廠商的網銷平臺,這些平臺上銷售的都不是純粹的互聯網保險,只是保險公司把自己的產品放在一個線上管道銷售而已,核保和理賠還需經過開發產品的保險公司進行。

以上無論是哪一類公司的保險產品,只要是在中國內地銷售的都必須在銀保監會備案,受銀保監會監管,線上保險產品也不例外,電子保單和紙質保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而在香港監管方則是保監局。

為了更好地維護消費者權益,中國內地監管部門自今年起還要求互聯網保險平臺必須對用戶線上投保的全過程進行記錄,也就是說,使用者在線上流覽的內容、步驟,點擊確認的每一個動作都會被記錄下來。

另外,雖然互聯網保險公司並不如平安、國壽這些老牌的知名度高,然而來頭也不小。如眾安保險,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2013年在上海成立並於2017年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其背後股東則是鼎鼎大名的“三馬”:阿裡巴巴的馬雲、騰訊的馬化騰,以及中國平安的馬明哲;

而香港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blue,則由Aviva plc、高瓴資本及騰訊共同創立。Aviva plc——成立於1696年,是英國最大、世界第五大的保險集團,高瓴資本是亞洲最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管理超過500億美金資產;騰訊就不用多介紹了。

精算師的憂慮和期許

費率更低,以及便捷的投保流程,互聯網保險產品的優勢非常突出。但如果你認為它可以完勝傳統保險,以後再也用不著花時間去瞭解、花更高價錢去購買線下保險,只要拿起手機輕點幾下就能輕鬆搞定全家人的風險管理,且慢,我們先來聽聽精算師怎麼說:

互聯網保險高速發展的今天,各大保險公司與銷售平臺更多關注的是保險的前端銷售,而忽視了保險這樣一份超長期合同所必需的後續服務。前端銷售突飛猛進,後端配套服務卻跟不上節奏,“先利用互聯網人口紅利把銷售做上去”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模式,必然會給客戶未來的續保與理賠埋下很多隱患。

當互聯網保險產品橫空出世,除了廣大消費者,也受到業內人士的關注,精算師——作為在行業塔尖代表著專業和公證的角色,也根據自己的觀察表達了以上擔憂。簽單投保只是保險服務的開始而非終結,投後管理才是保險業務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不僅僅是出險的時候需要管理, 很多細枝末節其實都需要保險顧問從旁協助:投保人出國了,稅務資訊的變更便需要保險顧問跟保險公司溝通。而這正是目前互聯網保險所缺失的。

即使在投保前,互聯網保險能否有效挖掘投保人的真實需求,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瞭解自己的真實需求嗎?不儘然。雖然線上產品標榜讓投保人掌握自主權,但前提必須是投保人對保險有較為全面的認知以及對產品有足夠的分析比較能力。保險是一門綜合了精算、法學、醫學等若干學科的複雜學科,除了產品本身設計和分類的複雜性以外,不同個人更有自己獨特的情況和需求,沒有經過具體學習和研究,普通消費者很難獨自從花樣繁多的產品中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一款。雖然互聯網保險在產品設計上進行了簡化,可背後還是一致的邏輯,而這樣的“輕量化”處理讓人更加易懂的同時,我們到底失去了什麼?

另外,線上核保也存在一些隱患。相對于傳統保險,互聯網保險產品已經設計得相當簡單了,可沒有專業保險顧問從旁協助解釋條款,不少人在購買的時候並沒有給予足夠的耐心仔細閱讀,這或將給理賠環節埋下隱患。

許多理賠糾紛都歸因在“健康告知”上。當我們在某寶上挑選一款保險產品時,只有在投保前有一個需要投保人自行打勾的提示,而並沒有主動要求投保人閱讀“健康告知”提示,許多消費者尤其是缺乏投保經驗的對“健康告知”並沒有足夠重視,若發生糾紛,誰該負責?一些平臺的理賠服務是外包的,他們賠不賠與平臺無關。投訴到銀保監會嗎?平臺已經通過這種“隱蔽”的方式提醒你了,你也打勾了,責任便不在它。

一些業內人士還披露,“各大協力廠商平臺為了與對手競爭,搶佔更多的流量與推廣人員,所給出的“推廣費”也越來越高,某些線下銷售產品的“網銷款”給出的推廣費甚至超過代理人的基本傭金,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並沒有因線上投保而獲得實惠”。上面也提到過,線上產品之所以便宜,是因為消減了許多中間環節的成本,消費者線上投保也不再獲得保險顧問的投前指導與後續的跟進服務,誰知道把原本需要支付的“服務費”省下來了,卻要為自己成為網路流量而付費!!

如今,這樣的情況是否已經得到抑止我們不得而知,可互聯網保險發展初期亂象叢生卻是事實。某些互聯網產品的宣傳也存在嚴重的銷售誤導,加劇了資訊不對稱,篇幅有限,在這裡便不一一展開。

有憂慮也有期許,互聯網保險會走向何方,這位精算師也給出了思路:我們身處一個資訊高度透明化的時代,我們使用淘寶時的購物記錄,用支付寶、微信支付在醫院付費的醫療記錄,在一些APP上留下的運動記錄睡眠記錄甚至是飲食記錄。

只要保險公司獲得授權並掌握這些的使用者資訊,運用AI和大資料就不難把一個人的健康資訊勾勒出來,從而提供高度定制化的保險服務:身體狀況良好、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將以較低的費率獲得保障;而身體狀況差、生活飲食習慣不良的人,則需繳納更高的保費。投保人也不再需要考慮如實告知,因為大資料已經足以還原出投保人的真實狀況,沒有病情可以被隱瞞,這將使得秒速承保,極速理賠成為可能,人力方面的成本也將大幅壓縮。這便是未來互聯網保險發展的圖景之一。在業內一些專業人士眼裡,這才是互聯網保險該有的樣子,而不只是利用互聯網這個高效行銷手段賣保險。在正確運用科技賦能的同時,更多地著眼于讓消費者獲得更好的後續服務,並順利獲得理賠。

那…互聯網保險產品還值不值得買?

這個問題,還是要回歸保險的本質,以及自己的真實需求,你覺得便捷體驗更重要,還是周全保障和後續服務更重要?線上產品簡單靈活,費率低廉,對於經濟基礎較弱的年輕人不失為入門級的、以防萬一的基礎保障;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它可作為傳統保險體系的一種補充,但未必適合作為核心配置甚至替代傳統保險。對於大額保單和責任相對複雜的產品,還是建議在保險顧問的協助指導下購買,獲得更良好的後續服務。


 有關飛輪 About Flywheel

飛輪財策是一支經驗豐富的投資顧問團隊

服務基於香港證監會1號(證券交易)

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

6號(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

9號(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牌照

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牌照(PIBA

澳洲金融服務牌照(AFSL)以及企業融資牌照

憑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優勢,搜羅全球最優質金融工具,為內地及香港兩地客戶提供“全平臺、一站式”的資產配置服務


◆ 思考時間 BLINK MOMENT ◆

你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