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繼上周分享了「機會成本」以及「邊際成本」,本周我們再來分享第三種成本——「沉沒成本」。乍看題目就該知道這是一個續篇,還沒看第一篇的同學,大可以回去先看完第一篇,又或是看完本文再回去看第一篇也無傷大雅,倒是建議你把兩篇都看完,才算對成本有了較為完整的認知。
沉沒成本 (Sunk Cost)
「沉沒成本」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比方說有人買了一輛單車,騎了沒多久便低價賣出。在本例中原價和二次售價的差價便是沉沒成本。在一些特定情況下,沉沒成本還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在本例中,車主使用單車的時間越長,二次售價便會因折舊而降低。
沉沒成本除了體現在物質、金錢上,還可以是無形的時間、精力、甚至某種心理負擔也可以是沉沒成本。其實我們的人生本就充斥著各種各樣沉沒成本的陷阱,稍不留神就深陷其中。大家都有在車站等車的經歷吧,如果等了半個小時車還沒來,此時該叫的士離開嗎?可如此一來不光是要付的士錢,那半個小時也就白等了,多少有點不甘心,不如再等一等吧。不曾想等車的半小時,就是我們的沉沒成本,它確實發生了,也無法挽回,我們不應該讓他影響我們的下一步決策。或許你接下來要赴一個重要的約會,what’s done is done,而“快要來不及了”這個事實才是決定你要繼續等、還是打的離開所要考慮的因素。
第二個例子: 你花了100元買了一張電影票,電影開場半小時,你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好看,而且超級無聊,你要留下來把它繼續看完呢,還是直接離開電影院?此時無論你做出怎樣的決定,那100元以及前半個小時你都無法挽回了,你既不能退票,又不能讓時光倒流,這也是沉沒成本,你要為了它把剩下的時間耗在一部爛片上呢,還是好好利用它?小編的忠告是:你已經把錢丟進水裡了,自己就不要跳下去了。
第三個例子: 說起沉沒成本,有位經濟學教授曾說:愛情是個經典的例子。兩個人在一起越久,就越難作出分開的決定。我們之所以受困于這種心理陷阱,有以下幾個可能:1) 我們希望能堅守原先的計畫,即使時過境遷,這項計畫已經無法再為彼此帶來好處;2) 也可能是因為心裡不平衡,畢竟付出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3) 還有可能是對後悔的厭惡,你試圖說服其他人、也在說服自己,在這段感情上你並沒有浪費時間,所以更應該堅持下去。
以上種種都和沉沒成本有關,而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在做一項決策時,我們先要學會「接受」,接受沉沒成本無法挽回,然後「舍去」它們,單單根據當前的現狀去判斷,這樣才能避開沉沒成本的謬誤。人們總是奢求付出了的成本都有良好的回報,只可惜未能事事如願。此時若不能果斷捨棄沉沒成本,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唯有對這些心理活動以及行為機制有足夠的瞭解,在遇到類似情況時,我們才能免受沉沒成本的干擾,作出更加明智的決定。
對沉沒成本予以識別並妥善處理,無論在個人還是企業的決策過程當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是判斷方案是否可行、避免重大損失,並讓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原則之一,這在投資場景當中同樣適用。在股票交易中,決定什麼時候沽出是最讓人難以決斷的時刻,也常常容易陷入與沉沒成本的糾纏當中:你總擔心沽得太早,卻發現後續還能漲個10%,難免會後悔;又害怕沽得太晚,讓帳面獲利得而復失;或是在股價開始下跌時,說服自己這只是短期調整,當虧損越發擴大時便指望股價哪天反彈便可收復失地,因而捨不得賣。在這裡面,無論是已經獲利了結的部位、還是已經虧損的部位,以及此間經歷的後悔、恐懼、貪婪這些情緒都是沉沒成本,它們都讓你難以作出決斷。想要避免受它們干擾,就要靠預先設置好的交易規則——「止盈」和「止損」。設定好這些規則,就表示“不管往後股價還能漲多少”,也“不管已經虧了多少”(放棄沉沒成本),你都果斷沽出手頭上的股票。在這裡,「止盈」和「止損」就是面對沉沒成本猶豫不決時的一劑醒腦丸。
最後要說的是,我們註定要面對的困境,或許是父母在我們小時候種下的因;我們現在所做的決定,很有可能是被過去所綁架;我們自小養成的世界觀和思維定勢,就好比一個思想的牢籠,牢牢地控制著你的每一次思考和決策。學會反思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對打開新的知識格局非常重要。對於未來,主動地學習和反思,可讓我們儘量避免再次陷入到關於成本的謬誤當中,從而讓我們更成功。
| 免責聲明 | 本文所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邀約。在進行任何投資決策前,你應切合自身情況自行判斷及分析,或尋求專業人士的獨立投資建議。
有關飛輪 About Flywheel
飛輪財策是一支經驗豐富的投資顧問團隊
服務基於香港證監會1號(證券交易)
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
6號(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
9號(提供資產管理服務)牌照
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牌照(PIBA)
澳洲金融服務牌照(AFSL)以及企業融資牌照
憑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優勢,搜羅全球最優質金融工具,為內地及香港兩地客戶提供“全平臺、一站式”的資產配置服務
◆ 思考時間 BLINK MOMENT ◆
你是否踩過「沉沒成本」的坑,現在學會躲開了嗎?